為什麼開始寫部落格,與對寫部落格的期許
今天是開始寫部落格的第一天。上大學後,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認真寫字了。除了低潮時偶爾寫寫日記,幫助自己理清思緒和記錄成長以外,幾乎不曾寫字。因此,決定先來記錄一下自己為什麼開始寫部落格。

為什麼開始寫部落格?
兩年前便斷斷續續有寫部落格的想法,想寫的原因很多,想寫的內容類型也很多。但只要想到「產出文字是一件很累的事情」,特別是要公開的文字,便會在最後一刻作罷。 現在終於下定決心開始寫部落格,主要是因為有了三個明確想追求的目標,以及時間帶來的壓力。
第一個目標:練習分享技術知識
最近剛完成人生第一和第二場公開演講。第一次把只給自己看的研究筆記,整理成公開發表的形式,才意識到分享技術知識的困難之處。在嘗試將腦袋中的知識轉換成文字傳達出去的時候,會遇到許多問題,例如:要怎麼把關係複雜的知識壓縮、排序成線性的文章/簡報?哪些細節該講,哪些應該被捨棄,才能讓觀眾更容易理解,而不是更混亂?實務太過繁雜的時候,如何梳理出更高層次的抽象概念,或是想出精準的比喻來說明?只有把這些問題都想清楚,觀眾才能夠從我的分享中吸收到知識,而不是因為我的不足被迫浪費時間。作為一個把資安研究員當作未來首選職業的人,持續研究、投稿 conference、上台分享將會是工作中重要的一環,而且投上厲害的 conference 是我職涯規劃中的下一個目標。因此,想先開始練習把技術知識說好、說清楚,為未來做準備。
另一個想練習分享技術知識的原因,是因為想和朋友分享自己學習過程中有趣的事情,以及回答朋友們關於技術的問題。像是最近在讀〈Windows APT Warfare:惡意程式前線戰術指南〉,看到 Lab 2–5 在講如何生成可以當成 HTML 顯示,又能正常執行的 PE 檔案時,就馬上和做前端的朋友 W 分享。但我跟他講完,他只有一臉矇而已,顯然有聽完全沒有懂。或是前幾天和同樣即將畢業的朋友 S 約吃飯,討論到各自系上的畢業專題,他問我:「你們實驗室在做的強化學習,和機器學習有什麼不同?」因為 S 讀的是社會科學領域,對機器學習並不熟,我一時之間想不出好的說明,只能一句「強化學習是機器學習裡的一部分,主要在處理 control 相關的問題。」草草帶過。在遇到這些眼裡發光、很想與朋友分享的時刻,沒有辦法好好地把有趣的知識與所學傳達出去,總讓我感到遺憾和失落。因此,想要練習把技術知識講得簡單,學會找到好的比喻,使技術也可以成為能在餐桌上分享的內容。
第二個目標:嘗試建立個人品牌
完成兩場演講之後,想給自己一段時間沈澱和反思生活,便決定辭職。辭職前,向主管詢問了實習中可以進步的地方,其中談到進行研究時對於全面性和完整性的掌握不足,以及建議我可以開始嘗試建立、經營自我品牌,也許會更容易找到對相同議題有興趣的人一起交流砥礪,也能幫助自己的職涯發展。 過去就曾經想過自我品牌這件事,但總認為有太多人比我更厲害了。在網路上寫文章,與其說是分享、交流,不如說是自曝其短。
我還很年輕,每次發表心裡總是惶惶不安。不知道台下是不是藏了一雙暗暗打量的眼睛,自己是樹敵還是招友,是揚名立萬還是自毀前程。 - 〈臺北女生〉
直到讀到 Huli 寫的〈每一篇心得都有價值 - - 為什麼初學者才更應該要寫心得筆記〉,才逐漸想通也許每個學習階段的心得都有價值,或縱使對他人而言沒有價值,撰寫和記錄本身也對自己的成長很有幫助及意義。
因此想要透過寫部落格,在網路上紀錄自己的學習和思考,一方面透過將知識化成文字的過程,檢視自己學習或研究時的不足,一方面也讓他人有機會看見自己覺得有趣的議題或研究。期望有機會找到同樣有興趣的人一起交流,以及幫助自己的職涯發展。
第三個目標:為未來開放的職涯可能做準備
演講結束後的這一個月,我一直在感受及與自己對話,嘗試從「想做的事與想成為的樣子」這一片不斷堆積的複雜地層之中,辨識出哪些是就業焦慮,哪些是社會期待,哪些是自己真正想要的。在挖掘、檢視、分類的過程中,有一些事物慢慢沈澱下來,像是我對資安的熱忱除了興趣及自我實現,其實也有部分是出於就業焦慮。雖然高中始於興趣開始學習資安,並一路念到資安研究所,但其實不斷在日記中寫到對於未來從事資安產業的無意義感與煩惱:
會反覆的想起「一直做資安,應該不是自己一輩子想要的全部」,所以會掙扎著想要別的東西。- 2020/10/25
內心希望趕快下定決心做資安的想法,其實並不是出自對資安領域感到深刻的吸引力或 feels right 的感覺,而是對「無法提早建立專業,可能導致未來找不到(好)工作」的深刻擔憂。- 2021/10/24
資安作為職業有其發展性,但我常在思考:為了公司企業或政府的網路攻防花費大把人生,最終追求的是什麼呢?除了興趣與自我實現之外,似乎沒有其他能夠深究的答案。也許許多職業都是如此,可是於我而言,資安只是自我實現的其中一部分,而不是唯一的追求。
前陣子在 Twitter 分享了自己高中時申請台大人類學的自傳。重讀高三時的自傳,讓我想起那個在就業焦慮、家庭壓力和對未來的徬徨之下被放棄的另一個自己,曾經如此注重文化帶給人的侷限與多元選擇的可能,在意人與人之間如何真正地理解與被理解,期待踏出過往生活經驗,從親身實踐中認識與接納世界。雖然青澀又做作,我仍能從中明確同感自己過去寫下這些文字時真實的嚮往。現在的我比起四年前,應該可以說是稍稍緩解了就業焦慮。怎麼在資安專業的發展和對文化人類學的嚮往之間取得平衡,我還沒有想清楚,但很慶幸能在被課業、就業與更多生活煩惱消磨殆盡之前,重新撿回這些不被社會重視,卻對自己有著重要意義的理想。
在不斷思考想做的事與想成為的樣子的過程中,我逐漸意識到除了資安與人類學,自己對未來的生活有著開放的想像。並不一定要一直當個研究員/工程師,也不是只想待在資訊產業。而這個開放的想像背後,其實仍有著它明確的目標:我期待能對生活、生命與社會有深刻的思考與行動,期待與人交流,期待特殊的經歷與體驗,期待浪漫的時刻,期待更有意義的社會貢獻。這些追求感覺很抽象,內心卻十分踏實。雖然不知道會去到什麼地方,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出發,但我希望能為未來那些閃閃發光的思考、經歷和與人的交流留下記錄,因此我需要開始練習寫作。
後記
這篇文章前前後後寫了超過 10 個小時,希望能越寫越快,不然開學之後真不知道該怎麼繼續。雖然覺得還有些地方想改,但答應自己週末結束前一定要發出去,所以就先這樣吧。
附註
-
如果你對可以當成 HTML 顯示,又能正常執行的 PE 檔案感興趣,書中所提到的是 PE2HTML 這個專案。對於為什麼可以做到這件事的說明,以及對於資訊安全的影響,可以參考 What is a File Format? 和 LANGSEC: Language-theoretic Security。
-
我讀了不少篇跟寫部落格相關的文章,才下定決心要開始寫部落格,如果你想知道,其中比較重要的有這些:〈寫技術部落格不需要那麼大費周章〉、〈我是如何完成一篇文章的?〉、〈每一篇心得都有價值 – 為什麼初學者才更應該要寫心得筆記〉、〈我為什麼寫部落格,以及部落格帶給我的影響〉、〈How To Achieve Ultimate Blog Success In One Easy Step〉、〈Users Don’t Care About You〉、〈Blogging about Blogging〉。